19 Fall 的香港读研体验
香港读研体验
刚申请到研究生时,我曾发过一篇申请攻略(点击查看),得到许多响应。后来看到很多学弟学妹细心大胆地参加申请,录取到更好的学校时,我也感到非常高兴。现在我的研究生生活告一段落了,再来和大家做一次分享。
留学前期准备请看这篇
过去的日子里,学习的压力、社会的动荡和疫情的起伏充斥着我的生活。我也曾无奈和茫然过,但我一直以坚定的信念面对现实。在港的学习生活锻炼了我的独立和耐性,也让我在直面困难,解决问题和缓解情绪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以下就是我个人在港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体验。
初到学校
-----
我所就读的学校是香港八大之一的浸会大学,我的专业是English Language for Teaching(ELT)。
该专业一共有9门课,其中5门是必修课,如下:1. Grammar for Teaching2. Phonetics & Phonology
3. Written and Spoken Discourse
4.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5. Lexis, Morphology and Semantics
必修课可以自由选择授课时间和教师。其他4门为选修课,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课,我选了以下四门:1.Knowledge Building with Ubiquitous Technologies2.Psycho & Sociolinguistic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3.Colloquium on Reflective Practice in Education
4.School Guidance & Counseling
最早的课在早晨八点半开始,最晚的课在晚上九点半结束,有的专业的课可能结束得更晚一些。校园环境
在学校晚自习,累了去天桥看风景
课程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总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平时考核有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和小考,期末考核有期末汇报,论文和大考。想要通过考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和考前抱佛脚是很困难的,因为阅读量非常大,必须提前开始踏踏实实蹲在图书馆里找论文看资料,和同学协作来分摊整理总结文献的压力。如果遇到小组作业,还必须和组员进行多次讨论。
在图书馆找一个有阳光的位置,开始一天的论文之旅
可能教授不喜欢千篇一律的解答,就喜欢思维碰撞出的火花。每次教授布置一个新的讨论主题,我和组员都要像海底捞针一样在论文的海洋里发掘有用信息,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和教授讨论,遇到尖锐激烈的问题,甚至路过的同学能在讨论室外闻到隐隐约约的硝烟味。曾经对待学习和作业敷衍的同学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努力,因为学校为所有论文和作业系统加装了Turnitin查重软件,查重率过高,论文或者作业会被直接判定不合格,所以靠着小聪明东拼西凑的同学很容易在铁血无情的查重面前露出马脚(查重数量有限),每一分成绩都要靠自己老老实实打拼而来。论文作业提交查重
为了顺利完成作业和论文,经常熬夜找资料和读论文对我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这真的是每一个学生不想经历但是不得不经历的难忘过程!每次想要松懈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曾经花了那么大的努力得到的本科绩点和语言成绩、风吹日晒做出来的实习,还有家庭支持的一大笔学费生活费,就觉得现在半途而废简直太对不起自己和支持自己的人了,马上爬到电脑前继续看论文。学习不累,是不可能的,每一位决定留学的同学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复习考试资料写满十几张纸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再来说说我的老师们。我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和正直的。虽然那段时间社会问题比较敏感和尖锐,但是老师们依旧勤勤恳恳到岗教书,丝毫没有受外界影响。
教授面授中
教我语法的女老师非常正派,在外界漫天风雨的时候,她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不读书是没有未来的,所以他们没有未来。”“你们千万不要参与,遇到那些人不要当面议论,他们人多势众,我希望你们安全。”教我论文研究法的男老师非常乐观,善于用幽默化解我们的焦虑,他说:“你们这一届可谓天选之子百年难遇,你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我相信这场风波很快就会过去。”教我教育科技的男老师对我们的课外实践锲而不舍,面对不定时爆发的“遍地开花”运动依然没有放弃我们课外实践。在推迟几次后,他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包场安排所有同学安全地体验教育VR科技。
在做教育科技的视频作业
毫无疑问,这些老师是和蔼可亲和爱护我们的,但是面对教学和考核,他们又立马变得很严肃。还记得下学期抢课时手速不够快,我只能选择和博士生一起上教学反思课。那节课的女教授在第一节课就告诉我们:“做好心理准备,我这门课本来是给博士开设的,阅读量会非常非常大,每周都要进行论文阅读讨论汇报,我会根据你们的表现打分。我不会因为你们是研究生就降低对你们的要求,所以现在换课还来得及。”虽然我们很忐忑,但是也别无选择只能前进了,最后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这门课程。
网课进行中
-----
我注意到一个外国小哥很多次了,不论刮风下雨,他总是用小拖车拖一筐资料,早早地坐在电脑前奋力写作,直到很晚才离开。主图书馆地上一层是借书还书的地方,有一片区域被划出来办一些小型展览,比如香港自然鸟类展览和传统书法展览,还有一片区域放了几排电脑和几台文印机供大家打印资料(每年我们都有学生免费打印额,刷卡即可打印)。
图书馆地上二层及以上都是藏书的地方,原版书多到令人垂涎,毕竟它们太珍稀了。这里的书可以说只要你想找,很难有找不到的。图书馆其他楼层还零零星星分布着一些自习间,有研究生和博士生专用的一人一间刷卡计时包间,也有用挡板隔开的单人单座,自带插座和阅读灯,自习条件很优越。另外图书馆还花重金购买了很多国际论文库,找论文非常方便快捷。
图书馆藏书非常多,自习区域非常便利
偶尔,我也会去学校独立的自习室学习,那里也有很多的电脑、桌椅、打印机和讨论室,为学生提供了很多便利。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自习室里有几间房间被用来做学生活动室,里面会举办一些制作羊毛毡、手工皂和中药包等等的减压小活动,也有一排躺椅可以供学生睡觉……Learning Commons 组织的减压小活动
教室的形式也非常多,桌椅大部分是一体的,省了不少空间,因此可以容纳很多学生。也有充满活力的教室,座椅带滚轮可以自由移动,方便大家小组讨论,非常有趣。老师都用麦克风上课,音响系统会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听清。大教室会装两块投影幕布,能顾及到坐在边上的同学。
教室环境
-----
在外读书,饮食和住宿也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方面。香港离广东很近,所以本地的饭菜以粤菜为主,加上在港的外籍人士众多,所以能吃到天南海北的食物。香港交通便利,出门吃饭相当方便,所以不存在吃不到饭和吃不下饭的情况,这一点让我在英国和澳洲读书的同学特别羡慕……食物价格比较贵,大约是内地的两倍(一碗米线大约要四十港币),自己买菜做饭会便宜很多,菜场的菜比超市的菜更便宜,超市在晚间蔬菜会打折;深水埗的水果超级便宜,就像批发价一样。
学校食堂的饭菜
我们学校有好几个食堂,由美心餐饮承包(就是那个总上电视的美心集团),食品卫生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我一般在学校吃午饭,我很喜欢乌冬面,叉烧饭,铁板饭,酸辣粉和水煮牛肉,没错,我一直以为广东一带吃辣椒不太行,没想到这里的酸辣粉和水煮牛肉都很带劲……偶尔也会去学校门口的冰室吃个米线或者西多士。假如下午放学早,我和同学会去九龙塘又一城商场或者沙田新城市广场吃饭,里面的连锁美食店非常多。周末有空,可以去旺角朗豪坊,尖沙咀海港城还有中环IFC逛街吃饭,有许多在内地需要大排长龙的店在那些地方很容易就能吃到(比如ShakeShack),总的来说香港的食物还是比较符合我的胃口。
每次和同学出门吃饭
都开心得像个参加春游的小学生
住宿的话,可以住学校也可以住外面。学校宿舍有限,需要抽签。据成功入住的同学说,宿舍的条件不错,两人一间,就是不能做饭。不过我们学校的新宿舍已经在修建了,未来可以提供更多的舍位。在校外住宿选择的余地就比较大,可以住校外机构开办的学生公寓,也可以自己租房。我是自己租房,选择的小区离地铁站和超市都非常近,很方便。在租房前,大家一定要货比三家,不要贸然下单,因为在港租房一次要付清一年的房租,数额比较大。租房后的日常用品可以去超市买,也可以天猫超市下单,天猫超市可以跨境运输(淘宝店也能官方转运,邮费多一些,天猫超市是满额包邮),而且速度很快,通常2到3个工作日就能送货上门,我的生活离不开天猫超市。校外租房小区
-----
本科的时候,Andy老师一直鼓励我
遇到压力时一定要出去走走。
读书旅游两不误,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在忙碌的间隙,我去了很多地方。在西九龙和红磡的海滨长廊吹海风喝咖啡,在长滩岛踩着沙滩看冲浪,坐在赤柱的海礁望海,在西贡的海滩烧烤等等都是美好的回忆。等我把压力排解了,就又恢复了满满的元气面对下个阶段的学习。
买一杯咖啡,我能在海边坐一个下午
后来又遇到了社会运动和疫情,每天只能闭关在家,为了转移注意力,我把空闲时间都投降了厨房。刚来香港我真的是连西红柿炒鸡蛋都不太会操作,最多煮煮面条,后来我居然学会做水煮肉片、回锅肉、海鲜面、卤菜和排骨汤等等,这是让我没想到的。以前我妈总是念叨我不会做饭以后会饿肚子,现在我回家做几盘菜家长就再也不会唠叨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转移注意力是对抗压力很重要的方式,有同学因为担心和紧张,常常敏感失眠易怒,有人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学校也经常发送邮件让我们自测心理状态,就是怕有的同学扛不住压力出现问题。做饭太解压了,我经常做饭和舍友一起吃
-----
香港美丽的风光等着你去探索
↓扫码打
相关推荐
更多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本号